402cc手机版

郑庆南:用忠诚践行“铺路石”精神
日期:2022-01-24

郑庆南,2019年12月因病逝世,生前曾任浙江交工大桥分公司鱼山大桥项目总施工。从18岁参建当时全国十大建筑之一的兰江大桥,到63岁引领建设打破5项世界纪录的鱼山大桥,整整45年,他始终扎根工程建设一线,先后参与了30余个项目建设,带出了20余位出色的技术能手。被誉为交工桥梁界的“定海神针”,曾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、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”纪念勋章等荣誉。

心之所向  素履以往

1973年,只有小学文化的郑庆南,以一名学徒工的身份入行,从此便将根深深扎进这个他所热爱的行业。45年来,他的足迹遍布江浙大地,在深山、沿海、江畔、海洋,到处都留下了他挥洒汗水的身影。从一位青葱少年到花甲老者,他凭借学习与探索,终成施工行业的“土专家”,用智慧和臂膀,修筑了一座座飞架南北的桥梁,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大道,成为全国工人的一面大旗。

参建兰江大桥时,郑庆南从最基础的钢筋加工学起,尝试着把一个个整体分解成一道道工序、一个个部位,甚至一根根钢筋、一个个螺丝钉,反复摸索着每个工艺的制作原理。凭借这种不分日夜学习的毅力,他的经验日积月累,逐渐成长为公司的攻坚骨干,在桥梁施工方面掌握了独到的施工技艺和丰富的管理经验。

随着项目越做越多,郑庆南的“技能包”日趋丰富,在1993年的技工实践考试中,他凭借优异成绩成为浙江交工的首批技师。此后,更是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,在诸多项目建设中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,并提出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工艺的优化方案。1997年,当时全国最长的公路桥——温州大桥项目开工,大桥通航孔40片54米的预制T梁架设是全国首例。郑庆南带领全体工友,在没有实际施工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,凭借自己娴熟的起重安装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,将梁板起吊到指定位置后,经过数次调整和尝试,最终将T梁成功横移入位。

2016年,已经退休的郑庆南接受返聘,来到鱼山大桥建设现场。这座孤悬海外的大型桥梁工期紧、任务重、标准高,打破了5项世界纪录,郑庆南再次迎难而上。已是花甲之年的郑庆南在全长7.8公里的栈桥上每天都要走上好几趟,用脚步反复丈量大桥的建设之路。27个月后,鱼山大桥建造完成,郑庆南和他的工友们实现了9公里大桥的毫米级精控,创造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纪录,也写下了集团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临危受命  勇挑重担

郑庆南从起重工做起,一辈子都在架桥铺路。从陆上到海上,从公路到桥梁,几十年的一线工作经验,令身边的同事们深为信服,多次成为公司委以重任的“救火队长”。

在参建诸永高速项目15标时,因项目业主突然更换,工程款迟迟不到位,项目部连买钢筋的钱都没有,一度面临停工。郑庆南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关键时刻,他毅然拿出了自己给儿子买房的10万元现金,买回了28吨钢筋。这不仅让工地再次热火朝天,也为项目挽回了50万元的经济损失。

工作岗位上,郑庆南兢兢业业,以“老黄牛”的担当投身交通强国建设。家庭生活中,他更是一位模范好丈夫,以崇高的品格得到家人称赞。2009年,郑庆南的妻子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。为了不耽误工期,他决定带着妻子去工地。此后,不论晴天阴雨,他常常白天奔忙于施工现场,晚上回家为妻子做饭、洗澡、洗衣服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用行动践行着承诺,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楷模。

匠心传承  芬芳自来

18岁入行,64岁病逝,郑庆南几乎在交通建设一线度过了自己的一生,也将全部的心血献给了交通事业。45年的一线工作中,郑庆南不仅做到了事必躬亲,还积极开展“传帮带”,将“一身武艺”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,以“铺路石”的姿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匠人风范。这其中,既有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工友——省级劳模柴世财,也有毕业于同济大学桥隧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王再荣。斯人已去,精神长存。2019年,浙江交工“郑庆南”青年突击队、“郑庆南”班组相继成立,大家立志以“铺路石”精神为指引,不负韶华,投身交通强国伟业。2020年,王再荣荣获“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”称号;2021年,柴世财带领浙江交工T梁预制班组荣获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……一项项殊荣背后,是郑庆南“铺路石”精神引领的硕果,也是他匠心传承的生动实践。

架桥筑路,初心不改,默默无闻筑就强企梦想;倾囊相授,滋兰树慧,奉献精神引领后人方向。四十五载年华的砥砺前行,郑庆南本着对工作的热忱、对社会的奉献、对后人的引导,矢志不渝、奋进不止。他无愧于匠人称号,无愧于时代重托!


阅读:71